近年来,濮阳市为提升农村“占大多数”的一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通过教育培训、典型引领、驻村帮扶、后备培养等措施,大力实施千名“领头雁”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分类别举办培训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效果。分别举办了全市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所涉村、黄河滩区村、新型农村社区村党支部培训班以及“四项基础制度”专题培训班,对全市2800余名党支部书记进行了培训。培训班通过领导干部授课和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学员重温入党誓词、观看“三李”精神教育片、唱响吃亏歌,学习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和如何运用四项基础制度等相关知识。同时,投入700多万元举办学制两年的农村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6期,培养了2100名“永久牌”大学生村干部。
二是注重典型引领。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储备、选拔、培训、激励、管理机制,按照“双强两有”(推动发展强、服务群众强、有吃亏奉献精神、有组织协调能力)标准,命名表彰了100名“李连成式”党支部书记。同时,探索推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导师制,每名“李连成式”党支部书记与10经验不足或遇到发展瓶颈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建立支持性、指导性关系。导师利用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导和帮助有需求的基层党组织,传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思路、方式、办法,既历练了一批整体素质突出的“领头雁”,又解决了基层的实际难题。目前,全市成立导师帮扶队100个,举办专题讲座80多期,召开座谈会170余场,帮助协调项目资金500余万元,解决基层难题400余个。
三是开展驻村帮扶。结合全市“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工程”,选派了343名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343个黄河滩区村任第一书记,加强滩区基层组织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两年来,共协调12.53亿元项目资金用于黄河滩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亿元流转土地10余万亩,建设了180个技术含量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党员创业示范园,参与党员1400余名,带领群众57600余名在家门口就业。
四是强化后备培养。加强对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着重从农民企业家、复退军人、农村致富能人、优秀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努力把公道正派、群众公认、有发展潜能的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数据库和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把后备干部日常表现、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纳入考核内容,定期了解,全面掌握,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目前,全市建立后备干部数据库9个,储备农村后备干部54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