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2期
(2024年3月14日)
濮阳县坚持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濮阳县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因势利导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打造集养老托幼、便民服务、综治服务、议事协调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综合体。如,城关镇红旗居委会将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在全县率先成立老年饭庄,解决了空巢、留守、独居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既为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又发展了村级集体经济。“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建成庆祖镇常寨村、文留镇胡家庄村等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示范点8个,以点带面推进全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用好产业发展片区党委建设。按照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思路,梳理发掘县域各村资源禀赋,以组织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成立文留镇丝瓜产业示范园区党委和徐镇镇八劝示范区党委,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放大带动效应、助力群众增收。如,在文留镇齐庄村丝瓜种植的带动下,周边4个村扩大种植面积790亩,片区内种植面积达2290亩,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丝瓜种植基地。
三是用好党建+农事服务。以农村党组织为引领,以县农事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各类涉农资源,以“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加快农业生产托管发展,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推动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至目前,县农事服务中心已入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0余家,整合拖拉机11972台、小麦收割机1659台、履带式水稻收割机378台、无人机120台,种子化肥36种,专业技术人员1245人。
四是用好乡贤返乡创业。坚持组织搭台,以政策为支撑、以乡情为纽带,持续实施“乡贤返乡创业”工程。全县已建成10个乡镇级乡贤返乡创业园区,195个中小微乡贤企业(包括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农民积极参与,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23年以来,共落地建设乡贤返乡创业项目27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
南乐县“多网合一”赋能“五星”支部创建
近年来,南乐县以“五星”支部创为牵引,以实现高效能治理为重点,实行县域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把党的组织、党员力量、信息技术等嵌入网格体系,实现了“一网统管、全域覆盖”,全面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全县一盘棋,建好治理网格。打造“一网统管、全域覆盖”治理体系,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一是县域全覆盖,全县共设立村网格322个,城区居委会网格5个,产业集聚区网格1个,实现全县624平方公里无缝隙全覆盖。二是功能全覆盖,纳入组织、宣传、政法、卫健、食品监管、环境监管、安全生产、自然资源监管、农村人居环境、行政审批代办工作事项,梳理所涉40余个成员单位职能职责,实现各类社会综合治理事项全覆盖。三是人员全覆盖,县、乡设立网格办,村(居)网格设立网格长,各村(居)网格配备网格员,负责分包区域内各类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置等工作。目前,全县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共计2300余名。
支部强堡垒,夯实治理基础。织密“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网格体系,把党的组织生活和村级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是统筹安排党员联户工作,常态化了解掌握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经济状况、生产需求、生活困难、外出流动等情况,把宣传教育、疏导引导工作做在日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二是村“两委”干部定期与所分包自然村或村民小组的联户党员联系沟通,共同梳理研判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住宅房屋、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债务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努力就地化解,并将处理情况及时报告村党支部。三是支部会商解难题,村党支部每周召开1次“两委”碰头会,汇集民意、研判问题、安排工作,对突出的矛盾纠纷,统筹发挥党员干部和人民调解员、驻村民警、村法律顾问作用,采取教育、疏导、协商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踪解决。截至目前,全县1.12万余名党员联系群众15.1万余户,办理民生实事8200余件。
联动聚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健全群众意见收集分析、分类处理、跟踪落实、反馈评价闭环工作机制。一是村级“吹哨上报”,村党支部书记对经支部会商后不能有效化解及其他需要上报的问题,及时通过“多网合一”智慧信息平台上报。二是乡镇响应处理,乡镇党委政府接到报告后,快速指派相关人员或组织包村干部、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入村摸清情况,找准症结,尽快解决。三是县级兜底办结,对于乡镇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提级到县级平台处理,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归属,县“五星”支部创建专班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进行跟踪,加强督办提醒。截至目前,已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