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6期
(2018年3月26日)
台前县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
今年以来,台前县深入开展以“三亮三增强”为主要内容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农村党员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感情,激发了农村贫困党员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为推动精准扶贫、维护社会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
一、亮身份树形象,增强“党员意识”。一是佩戴党徽亮身份。提倡日常生活中佩戴党徽,将党员佩戴党徽情况纳入党员日常管理内容进行监督记实。农村党员在参加“三会一课”“党员主题活动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出席党内会议、外出学习、特定场合下自觉佩戴党员徽章。目前,自觉佩戴党徽已成为全县10903名农村党员一种习惯。二是悬挂户牌亮身份。开展共产党员“挂牌亮户”先锋行动,统一制作“共产党员户”家庭标牌,凡是家中有一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住户在门口醒目位置统一悬挂,进一步强化农村党员的身份意识、责任意识。全县已有近万户家庭悬挂“共产党员户”标牌。三是设岗定责亮身份。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设岗定责、认岗承诺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认岗践诺,无私奉献。已设置政策宣传岗、信息反馈岗、纠纷调解岗、村务监督岗、治安联防刚、卫生监督岗等岗位20余种,60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认领岗位职责。
二、亮变化谈感悟,增强“感恩意识”。一是专题党课讲变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分包乡镇或联系点,围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奔小康”主题开展专题党课。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扶贫办、人社局、卫计委等单位联合组建主题宣讲团,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深入各村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宣传党和国家惠农、强农、兴农政策。乡镇组建宣讲工作队,深入各村与党员群众面对面地宣讲党的光辉历程,本地或外地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驻村帮扶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对接帮扶村,每季度为农村党员上1次专题党课,并帮助帮扶村制定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掀起了“县级领导讲精神、乡镇干部讲方法、行业部门讲政策、帮扶单位讲措施、支部书记讲成效、三老人员讲过去”的宣讲活动热潮,已累计开展座谈会、培训会、宣讲会等100余场次。二是忆苦思甜谈变化。邀请老支书、老党员、老干部讲历史、讲困难、讲变化、谈感悟,开展忆苦思甜、“饮水思源”等活动,通过鲜活的群众语言和群众身边的生动事例,引导贫困党员群众感党恩、讲诚信、重自强,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三是建立村史感变化。依托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或村室建设“村史馆”,记录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村容村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使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惠在何处,惠从何来”,真正懂得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全县已启动打造“村史馆”70个。孙口镇孙码头村不仅在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村史馆,并结合村史村情,围绕将军渡历史文化进行整村打造,让党员群众看到建国以来的生产生活变化,看到党委政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付出的努力,看到广大党员干部的艰辛和奉献。
三、亮业绩激斗志,增强“自强意识”。一是打造精品观业绩。围绕三条党建示范带重点布局,规划建设集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于一体的党的建设新型阵地——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体,实现了村级单一办公场所向多元服务阵地的重大转变,累计投资4700余万元,新建农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101个,综合性文化广场24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124个。围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打造产业示范点,已形成“一村一品”农业产业化园区50个。围绕党性教育、脱贫攻坚、黄河滩区迁建、乡村振兴打造乡镇示范线,分批次组织党员群众实地参观、相互观摩,通过对标先进、学习经验、查找差距,帮助党员群众树立竞争和危机意识,激发党员群众主动脱贫的内在潜力和动力,累计组织党员群众观摩考察3000余人次。二是培树典型晒业绩。在贫困党员和贫困户中开展“我脱贫,我光荣”党员脱贫示范户、饮水思源户评选活动,通过党员脱贫示范户、饮水思源户现身说法,讲述脱贫经历,提振贫困党员群众脱贫的决心和信心,增强“争贫可耻,脱贫光荣”“心存感恩,励志脱贫”的自强意识。已评选党员脱贫示范户、饮水思源户60余户。三是带头致富比业绩。开展争当致富带头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互相比收入、比幸福,问致富经验、问发展良策,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发展生产、自力更生脱贫奔小康上来,让贫困户党员率先脱贫。已评选养殖带头人20余人,种植带头人30余人,企业带头人15人,特色加工带头人30余人。
(台前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