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66期
(2016年12月20日)
[内容提要]
●南乐县出台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
●范县三举措助推农村党员脱贫攻坚
●华龙区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行动
●巩营乡“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南乐县出台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
近期,南乐县出台《科级领导干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办法》对负面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审核认定、成果运用作出了明确规定,负面清单以各级通报、处理决定、主流媒体公开曝光、巡察结果反馈意见、查证属实的群众检举、各级职能部门的检查考核结果等十种情况为依据,对领导干部违反政治纪律、违反民主集中制、履行党建工作职责不力、推进年度目标任务不达标、个人有关事项不如实填报、干预执法执纪、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十七种情形进行登记。把负面清单作为调整不胜任干部和干部能下的依据,在干部选拔任用时认真筛查负面清单,影响任职的坚决不予提名,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函询、诫勉、免职、辞职、降职等相应处理。
(南乐县委组织部)
范县三举措助推农村党员脱贫攻坚
一是创新日常管理,激发助贫热情。严把“入口关”,打通“出口关”,将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发展到党员队伍中来,处理一批不合格党员、违纪党员,提升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每月15号定为党员助贫活动日,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走访、志愿服务等活动,群众负责监督党员活动的成效,并反馈给支部。目前,共组建农村党员助贫志愿队13个,开展帮扶活动360次,帮助230名贫困户就近就业。二是坚持双向教育,提升助贫技能。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提高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开设“三实”(实际、实用、实效)课堂,聘请专业人员开展种养殖、加工等技能讲座700余场,发放《农村致富项目》《农村使用技术》等知识手册5200余册,培训贫困党员9000多人(次)。三是拓宽脱贫渠道,确保助贫实效。推行党员议事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党员参与到村级重大事项中,农村党员累计为扶贫攻坚献策2100多条;推行“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蔬菜大棚、手工制作等周期短、风险小、受益快的项目142个,预计每个项目科年均创收10万元左右,带动1700多户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范县县委组织部)
华龙区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行动
今年以来,华龙区积极实施招才引智行动,引进、管理、培养三管齐下,大力改善全区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提升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度和贡献率。一是抓引进,扩大人才总量。围绕岗位急需、工作急用、企业急求要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急需人才的聘职管理办法,集中为区直单位和辖区重点企业引进132名高学历人才,通过招聘会等形式帮助20余家重点企业聘请35名知名专家、选聘680余名管理型、技术型人才,缓解了人才匮乏、力量薄弱的难题。二是抓管理,形成洼地效应。修订完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信息系统;设立“华龙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健全人才工作运行、目标管理、评价激励、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三是抓培养,激发人才活力。选拔63名“华龙英才”纳入华龙区人才库,在产业集聚区建成16个研发中心、8个博士站,申请科技专利283项,形成人才聚集和项目发展互促并进的局面;组织22名本地人才赴重庆等地参观学习、研讨交流,定向培养220名企业急需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华龙区委组织部)
巩营乡“党建+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一是实施“四类书记联动”,强化组织保障。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强支书、带支部”,推行“乡党委书记+村第一书记+管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联动机制,为贫困村选优配强结对帮扶队伍,上下联动、内外结合,传导脱贫责任压力,传递创收致富信息,扎实开展扶资金、扶产业、扶就业、扶信息等工作,为全乡3个贫困村、721户贫困户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实施“脱贫资源捆绑”,强化项目保障。实施“扶贫资源+整村推进+贫困户”的捆绑模式,对扶贫专项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对口帮扶资金、群众投入资金等进行捆绑整合,集中投入到整村推进中,切实解决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看病难等重点难题,有效保障改善民生。三是实施“脱贫主体联动”,强化产业保障。按照“企业带产业、产业富农户”的发展理念,推行“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度发展服装加工、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相继成立各类产业合作社,解决群众个体抗风险能力弱、无定价权等难题,助力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有2个村党支部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制衣项目和苹果山药种植,吸收了20户贫困户参与,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产业保障。
(清丰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