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娱乐app_万能娱乐-【棋牌*官网】

首页 >> 濮阳组工信息

【组工信息】2016年第51期

时间:2016/10/9 来源:

濮阳组工信息

第51期

(2016年10月8日)

       按:9月29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汉征在呈报的《台前县远程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远教进车间成为脱贫“加油站”》经验材料上作出批示:“台前县以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为切入点,着力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县(区)委组织部要立足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新路子,助力全市党建工作大局。部电教办要加强督导考评,促进我市远程教育工作取得新实效。”现将该经验材料予以刊发,供学习参考。

台前县远程教育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

远教进车间成为脱贫“加油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党员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基层、服务党员的水平,台前县以“服务精准扶贫、服务精准脱贫”为切入点,以促进远程教育“转型升级”为导向,以“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的,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在扶贫就业基地。

       一、背景及动因

       (一)工学矛盾的凸显。一直以来,远程教育主要是通过组织党员群众在村级活动场所内学习收看的形式进行的。但是,由于群众务农、务工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农村党员进入专业合作社、园区、企业、扶贫就业基地等务工和生活,在“学、用”过程中显现出农民群众工学难两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远程教育的使用率和收看率,优越的资源在基层有被“闲置”、被“边缘化”危险,表面上看发展的空间狭小,基本职能作用没有在新形势下很好地发挥出来。

       (二)扶贫形势的需求。目前,我县已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在这种大背景下,组织部门应当发挥哪些作用?从哪些角度寻找组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切入点或结合点?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先找准致贫总根源,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群众致贫主要原因是缺知识、缺技能、缺信息、缺项目,习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启示。让我们找到了组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着眼点。而远程教育网络既有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还有市场供求信息、先进典型经验、农村实用技术等内容,既能满足贫困对象的需求,也能充分发挥“扶志”、“扶智”作用。同时,远程教育还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内容生动、传播及时快捷等优势,将远程教育建在人气聚集的扶贫就业基地,利用工作之余,在基地内组织贫困党员群众观看,既不耽误劳作又能及时学习充电,有效解决了日益凸显的工学矛盾问题。

       (三)转型升级的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层党员群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日趋多元,传统远程教育单一站点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党员群众的学用需求,改造升级势在必行。加快推进远程教育转型升级,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拓展功能和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教育和服务党员群众的迫切需要。

       二、主要做法

       (一)抓住领导重视这个“关键点”。任何工作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就失去了“最大支持”和资源倾斜。在明确以远程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思想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郭炳申向县委书记常奇民、县长王俊海同志做了专题汇报,在县委领导层面的思想上形成了共识,在工作上取得了支持。常奇民同志专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指导,做出了“要在基地车间规划专门的阵地,真正方便基层党员群众受教育”的指示;王俊海同志明确表态“县财政给予财力支持,要切实把远程教育进驻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做实、做出成效”。郭炳申同志亲自谋划、一线指导,分别与乡镇党委主要领导、部分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负责人进行了多次、深入的思想交流,可以说在思想上形成了上下共识,为试点工作的启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远程教育进驻产业扶贫就业基地撬开了“大门”,凝聚了合力,有效推进了“远程教育进车间、扶贫攻坚加油站”载体的顺利实施。为此,在S101党建示范带上精心筛选了28个带富作用强、员工密集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作为试点,在每个基地车间内单独规划一块远程教育阵地重点打造,根据扶贫就业基地的空间大小,创建了集中教育培训基地3个、分散教育学习点25个,实现了集中培训教育与分散教育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抓实站点建设这个“基础点”。基础建设是现代远程教育提档升级和发挥作用的物质条件。一方面,高标准规划,舍得投放。结合试点基地车间现状,对规划预留远程教育站点空间,我们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了规划设计,从整体布局、功能打造、服务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分类实施,先后打造侯庙镇三皇谷、后方乡北辛庄、夹河乡卢庄3个能容纳培训学员20--60人的“远程教育暨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分散教育学习站点25个。另一方面,高标准建设,舍得投入。累计投入35万余元,为3个“远程教育暨人才培训基地”分别配备了高清投影仪接收终端,为25个分散教育学习点配备大屏幕的高清电视接收终端;协调联通公司为28个站点接通了20M的光纤网络,安装了专用机顶盒、光纤猫和大功率无线WIFI路由器,并通过整合“智慧党建”客户端手机登录专用卡,实现了远程教育由单一的“传统电视机+机顶盒”模式向““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液晶电视+机顶盒”“无线WIFI+手机”等多种新模式的转型升级,以及“智慧党建”助力“精准扶贫”“智慧扶贫”的有机结合,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工程进基层、进车间、进园区、进农家。同时,注重营造教学氛围,在基地车间和站点内制作大型宣传标语或板面,让基地员工切身感受到党建的浓厚气息。

       (三)抓牢机制建设这个“根本点”。机制建设是推进工作有效落实的根本保障。为此,我们结合村级站点远程教育管理办法,制定了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远程教育相关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实际,研究制定了管理员工作职责、设备管理使用、播放收看、教学信息收集及反馈等规章制度,实行“一周一教育”、“一月一回访”、“一季一巡查”,并做好教育、回访和巡查记录。“一周一教育”,即分散教育学习点每周确定一天开放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一月一回访”,即县电教中心每月通过电话向各站点回访教学情况;“一季一巡查”,即县电教中心联合县联通公司每季度对28个远程教育进驻产业扶贫就业基地站点巡查一遍;一方面督导教学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做好站点设备检查维护工作。同时,3个集中教育培训点还结合基层党员群众培训需求,适时举办集中培训。二是选优配强站点管理员。为方便站点管理和发挥作用,重点从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负责人、就业基地的年轻党员或村党支部成员中确定站点管理员。同时,联合县联通公司深入到各个站点,围绕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教学等内容,对站点管理员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培训,确保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远程教育站点有人抓、有人管、会使用。三是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借助农村“党员主题活动日”这一载体,发挥村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活动日”活动搬到基地,帮助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解决环境卫生、用电用水等实际困难,与基地贫困员工开展思想交流,及时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务工情况;对于未建立党组织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乡镇党委选派一名党建指导员加强党建指导工作;对于已建立党组织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乡镇党委按照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选派党建联络员加强党建引领工作。目前,我县在打渔陈镇周庄产业扶贫就业基地组建了全县第一个、也是全市首个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党组织。

       (四)抓活教育培训这个“落脚点”。教育方式的灵活性是吸引党员群众兴趣、促进教学实效的创新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为先,兼顾“扶志气、扶智慧、扶技能”相结合,确定教学内容。一是抓思想教育。落实“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一指示精神,必须教育当先行。我们通过组织基地员工,特别是贫困党员群众收看励志教育、革命教育、技能教育等电教片,立足解决基层群众“认命贫困”的思想、打开“增收困难”的心结、助力“一技之长”的本领,先后组织基地员工收看《下岗女工创业记》《撑起半边天》等电教片,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自我发力的心劲。二是抓技能培训。坚持学用结合,提升教学实效。一方面,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培训人员集中、专业性强、课件内容不全的集中培训,整合人社、农牧、科技等资源,从县人才库筛选党务、种植、养殖、加工、电商等10名专家人才,进行专家现场授课,通过人才服务“直通车”,组织专家服务团,送知识、送技能到田间地头、基地车间。另一方面,坚持“室内教学与室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拓展打造了绿源畜牧、邢庄草菇、卢庄丰乐园、丰庄油桃、北辛庄服饰等15个特色种植、养殖、加工实践基地,适时组织学员到实践基地开展技能实践,切实提升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抓人性化管理。立足于基地员工务工顾家两不误,产业扶贫就业基地远程教育站点为那些家长在基地务工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学习园地”;吴坝镇朱庄、打渔陈镇枣包楼两个远程教育站点内增设了学生学习桌椅,不仅使基地员工安心务工,而且学生在节假日有了一个温馨学习的空间,还能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接受现代化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使得基地远程教育站点更加亲合,更加接地气,深受基层群众的一致赞誉和普遍好评。

       三、初步成效

       (一)服务了全县脱贫攻坚大局。将远程教育建在人气聚集的扶贫就业基地,利用工作之余,在基地内组织贫困党员群众观看,既不耽误劳作又能及时学习充电,解决了日益突显的工学难两全的情况,方便了员工学习技能,加强了基层党员群众思想教育,为广大贫困党员群众打造了一个学习教育阵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智”源保障和组织保障。台前县远程教育进驻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工作以来,先后组织基层党员群众开展集中培训10期,分散教育培训或实践70次,培训人员600余人次,其中为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培训员工300余名。

       (二)促进了远程教育转型升级。一方面促进了远程教育手段由单一的“传统电视机+机顶盒”模式向“大屏幕液晶电视+机顶盒”、“计算机+投影仪”、“WIFI+手机”等多元化模式的转型升级,推动远程教育上互联网、上电视、上手机。另一方面促进了远程教育形式从虚拟培训向虚实结合培训的转变,远程教育扶贫就业基地既是我们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也是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组织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和致富带头人等,送知识、送技能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掌握大量的生产生活和市场销售信息,有力激发群众致富的积极性,有效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目前,全县共发放“人才专家服务卡”共1500多张,开展技能培训62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专家上门服务35次,为群众解决各类困难100余件。

       (三)加快了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智慧党建”、无线WIFI等网络资源的进驻,拓宽对农民信息化知识培训的       渠道,指导农民利用信息平台查询和发布经济信息,学习科普知识,提高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能力的同时,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工程进基层、进车间、进园区、进农家。目前,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和“智慧党建”手机客户端发布农商信息30条,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脱贫项目10个。

(台前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
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