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16期
(2023年8月15日)
濮阳县:以产才融合广揽聚集人才
近年来,濮阳县着眼产业发展,打造研发平台,实施校企合作,全方位引进用好人才,初步形成“产业汇聚人才、人才支撑产业”双向互动的良性格局。
瞄准产业发展聚才。依托新型化工产业集聚区优势,适时组织集聚区企业参加省、市及有关高校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为企业引进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并为人才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三年来,县产业集聚区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53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人。
瞄准研发平台揽才。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机制,把高端人才引入企业,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实现专家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的结合,积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制约,发挥高端人才作用。至目前,全县省、市级研发中心达35家,直接吸引高端人才90余人。
瞄准校企合作用才。创新实施“研发中心+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的引才模式,“靶向”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这种模式既吸引了高层次人才,又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帮助企业解决了“卡脖子”问题。预计今年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合作覆盖率将达到30%,直接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100余人来濮工作,转化科研成果6个,技术合同登记额达1300万元。
南乐县:“红色物业”打通城市治理“神经末梢”
2023年以来,南乐县以成立物业行业党委为契机,开展“红色物业”创建活动,将党的领导深入物业服务行业全过程,实现基层党建与城市治理有机融合。
构建“分级共管”体系。县委组织部加强对物业行业党委的指导帮助,积极发挥住建部门行业主管和业务指导双重职能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公司规模小、党员人数少的,按照集中连片、就近活动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搭建“物业行业党委-物业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已单独或联合组织物业企业党支部20个、吸收物业企业党员60人。
建强“两长四员”队伍。合理设置楼栋(单元)党小组,实行“两长四员”进楼栋,设立党小组长、楼栋长和安全员、卫生员、调解员、监督员等工作岗位;加强各类队伍和党员的管理,建好用好社区工作者、红色物业、志愿者等队伍,组织报到党员、无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认领岗位;基层党组织各类成员名单分别在社区、小区、楼栋显要位置张贴公示,接受居民监督。
打造“精准服务”品牌。建立健全物业行业党委领导下的社区党组织、物业党组织、小区业主“三位一体”的沟通协调机制,物业行业党委组织召集由物业公司党支部、小区内党员、居民代表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双向监督作用,倒逼物业公司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协商解决做好绿化养护、加强广告治理、提升服务品质等各类问题80余个。
范县:“党建+”助力产业兴旺
近年来,范县为破解村级发展过程中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力量不足的问题,以食用菌、温棚瓜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特色种植“五大产业”为依托,建立农业产业链党委会,下设5个党支部和1个专家服务团,把党员干部人才聚集到产业链上,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党建+支部”统筹发展总开关。建立“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联结机制,依据各村产业特色,推动支部联合、抱团发展的“跨村合作”模式,带动了区位相邻村庄共同发展,涌现了五罗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合作社。在肉牛、种鸭、小龙虾、高效水产等“五种五养一混合”特色养殖业中,设立种植技术、信息服务、产品营销等产业小组,带动吸纳1500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真正把党组织覆盖到整条产业链上,以党建优势促产业发展。
“党建+党员”构建发展同心圆。依托党员联户机制,建立“党员+农户”的协作模式,充分发挥有带富致富能力党员作用。党员根据专业特长,积极联系致富意愿强烈的群众,帮助解决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问题,为群众传授经验、教授技术。建设黄河滩区物流仓储项目,助力电商年销售农产品3600万元,带动300余人就业增收。截至目前,范县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较去年增加124个。
“党建+人才”培育发展新亮点。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十百千”工程,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讨论交流种植技术,实现全流程全覆盖技术支持,切实做到对口培训、实地指导、后续答疑、跟踪服务。同时,依托产业基地,聚焦“线上+线下”双向发力,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现场观摩、上门技术指导等活动,就地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土秀才”“田专家”,推动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