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52期
(2015年11月26日)
[内容提要]
●台前县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工作
●范县开设“三条通道”服务基层党员
●柳屯镇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仙庄镇建立“两考一评三挂钩”干部考评体系
台前县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台前县将农村党员划分成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不按月取得收入的党员和其他党员三类,采取“一议三评”工作法,规范农村党员党费收缴工作,进一步激发农村党员荣誉感和先进性。一是大会商议。村党支部以“党员主题活动日”为平台,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采取共同商议的形式,结合本村经济状况和党员收入实际,初步确定党员党费缴纳的类别。按月领取工资的党员按中组部《万能娱乐: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缴纳党费;不按月取得收入党员根据规定自愿认领党费;依靠农牧渔业等生产活动获取收入的党员按1元标准缴纳党费。二是个人自评。自愿认领党费的党员由本人对照村党支部党员大会商议的类别,结合党员自身从业状况和收入情况,开展自评,自觉认领上缴党费标准。三是党员互评。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对自评情况开展互评,对每个党员认领的缴纳标准进行评议。四是支部审评。村党支部结合党员自评和互评情况,审核评定每个党员最终缴纳标准。
(台前县委组织部)
范县开设“三条通道”服务基层党员 一是为返乡党员开设“创业通道”。联合民政、人社、农业等部门,全面调查摸底外出务工人员和复员军人等返乡党员情况,按需进行创业指导和市场行情培训,为返乡党员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资金帮扶等服务,帮助返乡党员搭建自主创业平台,引导返乡党员打造党员创业示范园50余个。二是为流动党员巧设“网络通道”。通过编发手机短信、组建党员之家QQ群、党员微信群、定期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加强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双向交流。三是为困难党员专设“亲情通道”。开展党内亲情结对帮扶活动,通过走访慰问、送学习资料、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等,从生活上关爱、政治上关心、生产上帮扶、教育上重视,加强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关爱帮扶。
(范县县委组织部)
柳屯镇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柳屯镇按照“互联网+党建”的理念,建立智慧移动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一是进行摸底调查。组织镇村干部对流动党员摸底调查,将入党时间、年龄、流入地、电话、微信号等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二是建立微信群。以服务区为单位建立6个流动党员微信群,邀请560名流动党员加入微信群,明确专人管理。三是加强党性修养。开展“微信党课”的活动,把党性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党委决策部署等作为主要内容,运用微信图文影音并茂、实时对讲等方式,传播正能量,提高流动党员的党性修养。四是开展互动交流。定期聘请专家学者在群内与流动党员开展互动,发布用工信息咨询,解决疑难困惑,使其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濮阳县委组织部)
仙庄镇建立“两考一评三挂钩”干部考评体系 一是“两考”,即考勤和考绩。改变以往纯“机关化”的考勤办法,包村干部在村考勤,“逼”干部进村。每月2号前将上月考勤情况汇总并张榜公示,年底汇总。实绩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承担的工作量考核采取量化法,对单项工作合理划定分值,增强考核项目的可度量性;对工作实绩的考核,采取分块定性分析比较,减少考核随意性。二是“一评”。年末由镇党委对机关干部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通过领导干部评和同志间互评的方式,对干部综合考量。三是“三挂钩”。与绩效工资挂钩,依照考核的名次确定绩效工资的分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与干部奖惩挂钩,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员,根据结果优先推荐上级党委、政府表彰奖励;与干部选拔使用挂钩,在股级干部调整和专技岗位晋升中,优先考虑考核名次靠前的干部,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目前,已推荐县优秀共产党员2名、最美公务员1名、最美职工2名,有9名专业技术干部晋升了岗位等级。
(清丰县委组织部)
▲今年,南乐县建立开放式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库,已收录700余名干部的教育培训信息,努力破解干部多头调训、重复调训以及多年不训难题。
▲今年,清丰县固城乡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组织优秀女党员与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贫困家庭结成对子进行帮扶。目前,已结成帮扶对子30余对,累计送温暖送爱心12次。
▲今年,华龙区长庆办坚持“向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劳动模范、一线青年职工倾斜”等“五个倾斜”,培养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员40余人,提高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近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开州办联合市联通公司到班家村、娄店村等5个示范村开展智慧党建培训工作,现场为60余名党员干部安装智慧党建客户端,进一步提升党员群众教育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