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组工信息
第32期
(2015年8月7日)
[内容提要]
●南乐县探索农村党员档案管理新模式
●范县多途径抓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双庙乡开展“三化”服务提升便民水平
南乐县探索农村党员档案管理新模式 一是集中整理,把好档案材料“内容关”。按照“一人一盒一编码”的原则,对现有农村党员档案进行为期3个月的集中整理,重点对入党申请书、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发展党员公示情况报告、政审材料、转正申请书、预备党员考察鉴定表、思想汇报材料、转正表决结果、转正公示报告等常规性材料进行整理,统一印制党员档案整理模板,编制标签、索引,对档案整理进行规范要求。同时,对档案材料不完整的,本着“能找则找、能补则补”的原则尽量补充完善,确保党员档案材料内容详实。共整理规范党员档案5000余份。二是完善机制,把好档案管理“规范关”。各乡镇统一建立农村党员档案室、配备党员档案资料柜,充实专职档案管理员队伍,健全档案收集登记、管理归档、保管保密、调档查阅、档案人员管理制度,做到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工作长效化。每发展一批党员,每接收一名党员,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完善相关手续,归入相关党支部进行管理。乡镇党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核对,年底进行一次装订或整理,确保农村党员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连续性。三是齐抓共管,把好档案移交“手续关”。建立“组织部门—基层党委—基层支部”三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指导督促,基层党委整理汇总,基层支部信息收集。缩减档案归档时间,实行“三日工作法”,即对档案材料缺失的,要求支部三日内完成党员个人信息收集;对档案材料无法补齐,需对个人身份进行认定的,要求党委三日内完成党员身份审核;对个人身份无法确认,档案材料难以补齐的,组织部门三日内确定指导意见,做到档案材料内容完备,归档及时。目前,已补充党员档案1000余份。四是落实责任,把好党员档案“督导关”。实行“季度督导、年度检查、问题通报”农村党员档案定期督导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每季度组织专人对乡镇党委农村党员档案材料归档及转入党员档案情况进行督导,同时,把开展农村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全县农村党员档案管理水平。
(南乐县委组织部)
范县多途径抓实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一是利用党校资源集中学。坚持把党校作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在强化政治理论培训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职业技能、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等培训,提高村干部依法办事、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利用基地资源实地学。以培养观念新、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科学发展意识强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为目标,组织党员干部到设施农业、重大项目、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参观学习,通过现场观摩、即时解答、实地操作等形式,做到融培训、指导、服务为一体,帮助党员干部学习掌握技术,提高致富带富能力。三是利用典型资源身边学。组织10名省、市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组成宣讲团,结合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双联双创”、下基层助力中心工作等活动,深入各乡镇、村巡回为党员群众作报告,用身边人物、身边事迹教育党员群众,发挥先进典型辐射带动作用,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极大地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范县县委组织部)
双庙乡开展“三化”服务提升便民水平 一是全面化服务。有效整合民政、计生、人社、统计、司法、电管等资源,设置7个便民服务窗口,明确12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进行综合服务办公;设立16个村便民服务点,按照便民原则,明确服务项目,规范服务程序,严格落实村干部坐班服务制度。二是便利化服务。制订工作导行图、工作流程图张贴上墙,办事须知、办事告知单发放到群众手中,制度和服务项目装订成册,供服务对象查询、监督。在LED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宣传便民服务政策,开展上门指导、培训讲座,提供“一站式”服务、“随访式”服务、“全程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三是满意化服务。创建廉洁窗口,制定工作标准和服务承诺,要求乡、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规范文明用语,严禁利用职权“吃拿卡要”,展示良好形象。对群众的申请、求助、咨询和投诉等事项,实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代理制,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同时,通过督导查岗、文明岗评选等方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目前,乡便民中心共受理大病救助、小额贷款、危房改造等各项业务780件,办结772件。
(清丰县委组织部)
▲8月4日,台前县召开外出务工创业党员驿(e)站启动会,建立外出务工创业党员动态化管理信息库,通过驿(e)站临时党支部实现教育党员“全覆盖”、管理党员“无空档”、服务党员“零距离”,使外出务工创业党员“人在外、心不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