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县:党建引领聚合力 赋能发展高质量
近年来,濮阳县立足村庄发展不平衡、效率低和资源散等问题,积极探索多种“功能性党委”发展模式,促进党建与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相融互促,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新潜能。
以强带弱帮出新思路。发挥“强”村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干部培育等方面的优势,帮助“弱”村在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干部能力、拓宽增收路径等方面实现提升。先后以庆祖镇西辛庄村、文留镇齐庄村、子岸镇文寨村等为核心,联合周边村成立功能性片区党委6个,开辟连片致富、携手共富新视野。
产业协作走出新模式。组织同一产业链条的企业和从事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韧性。整合成立塑编、特色种植功能性片区党委,推动产业链党组织从孤立分散走向联动链接,构建同产业协作发展格局。在7个沿黄乡镇,成立以服务民生为中心的功能性片区党委,积极推广土地驿站先进经验,规模化流转土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龙头企业带出新机遇。深化“双绑”机制,由镇党委牵头,组织龙祥食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与周边优质麦种植村党支部联合成立“优质麦种植”功能性片区党委,合力攻坚优质麦从种植到收购各环节,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油地共建探出新路径。以柳屯镇、文留镇、庆祖镇为试点,对接油区党组织,成立油地片区党委,通过班子联建共促、理论联学共融、活动联办共享、标兵联评共学、发展联手共赢,合力探索油地高效能治理新路径。
南乐县:培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
蓄好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去年,南乐县将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作为强基固本的“一号工程”,深度聚焦“选育管用”等环节,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能担重任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聚焦精筛细选,高质储备。联合农业农村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逐村摸排,建立农村优秀人才库;依托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双招双引”工作站,联络在外人才,分类建立实用人才库。按照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组织推荐、资格审查、竞聘演讲等程序,从人才库中筛选所需人员,点对点确定后备力量培养对象。至目前,储备优秀人才266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378名,村级后备力量743名。
聚焦培训历练,增强本领。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的思路,推行“专题培训+结对帮带+机关挂职+跟班锻炼”培养模式,让村级后备人才在课堂上学理论、在实践中长本事。去年以来,全县组织133名后备力量到乡(镇)村岗位锻炼,近300名乡(镇)干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与后备力量建立结对帮带关系。
聚焦科学管理,完善制度。建立“档案管理、实绩考评、动态调整”制度,制作个人成长档案全程纪实,每半年进行一次部门联审和全面考核评议,对存在违法违规情况或表现一般的及时退出并进行调整补配,确保数量充足、质量过硬。去年以来,全县共调整补配村级后备干部56名。
聚焦政策赋能,激励担当。坚持“有备有用”原则,出台激励措施,鼓励有致富带头能力、种植养殖技术、群众公认度高的村级后备干部,代办领办、参与管理经营集体经济,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对表现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在村级班子换届时优先考虑。至目前,全县共有78名有技术、有致富能力的后备干部补充进入村“两委”班子。
台前县:创新工作举措 推动机关党建提质增效
近年来,台前县找准机关党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创新工作举措,着力在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组织建设、增强为民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上精准发力,以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
增强制度“执行力”。出台《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健全完善“三级四岗”责任清单,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实施党组织生活巡听旁听制度,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有效落实。聚焦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制定督导清单和落实清单,对发现的8类265项问题实行销号管理。
激发组织“内驱力”。开展“支部创五星、机关创品牌、党员争先锋”双创一争和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强化机关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紧盯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严格、队伍建设严格这“三个严格”,每月下发党建重点工作清单,确保干有目标,做有标尺。
强化廉政“震慑力”。建立健全“1+10+N”廉洁机关示范点带动体系,开展“清心化廉·党组织书记谈廉政、勤廉双优青年干部论坛”等各具特色的廉政教育活动,把准“多发领域”开展机关纪律作风明察暗访,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发挥惩治震慑、惩戒挽救和教育警醒综合功效。
提升党群“凝聚力”。各单位立足职能,成立2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一线开展志愿服务;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五为五提升”活动,推动窗口单位优化服务事项56项,为企业办理实事78件,形成机关党员干部争当台前出彩先锋的浓厚氛围。
促进发展“推动力”。不断深化“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理念,将机关党建工作融入到全县发展大局,制定19条惠企政策措施,“政策直通车”服务机制。